阅读历史 |

第十六章 旱域迷津(5.3k)(1 / 2)

加入书签

琅琊居

念荼罗匆匆离席,取而代之的缺舟一帆渡突兀现身,接过话题延续尾声。

“相信以还珠楼主的智慧,该为自己早早留好退路才是,”缺舟一帆渡道,“我只希望这个人,千万别距离战场超过五里,也千万别站在高处。”

月过中天,晴空万里,一碧如洗,四野虫声唧唧,偶然远处传来几声枭鸣,更无别般声息。

流银似水披洒险峰。

那山峰虽远不如暮鼓晨钟般高耸入云,但险峻巍峨,殊不少逊,沿途只见奇岩怪石,突兀峥嵘,峰回路转,凹凸不平。

静寂中,山巅上。

独有一人迎风当立,裙染霜白体段曼妙,面戴轻纱肌肤如脂,明若秋水的眸子倒映众生芸芸。

蓦地,山下乍来金鼓齐鸣,一班僧俗混杂的人马急步行军,为首者是方紫、堂朱、银娥、真眉四人。

武佐带领下的地门信众队伍蜿蜒如长龙,密密麻麻,总有二三千人,满山呐喊,声势极盛,竟似冲锋打仗一样,恍似龙门潮涌,直奔暮鼓而去。

钟声大调并合整齐步伐,直震得山谷轰鸣,四周峰峦也好像要震抖起来了,忽然间听得一片极柔和的笛声悠悠扬扬自半空中远远飘下,那闷雷也似的钟声,竟是压它不住。

众人都吃了一惊,急急停步的真眉回头一望,更是吓得魂飞天外。

黝黑山壁上、丛生林木间,却见数以万计的惨绿光点若隐若现。

再定睛,那光点背后赫然伏着几千几万条青蛇,蛇身不动,口中舌头却不住摇晃。

左近有几棵高大的松树,便若驱蛇人手中所持长杆,似乎均有所待。

蛇丛倚林傍树,月光下数万条分叉的红舌波荡起伏,化成一片舌海,煞是惊人。

恰值树影摇风,便似那驱蛇的男子连挥长杆,成千成万条青蛇漫山遍野的散了开去。

“稳住,变阵。”八关武佐凝目望去,身后信众有怯战者已然脸现惊惶之色,当即勒令稳定军心。

不出一盏茶的功夫,地门中人前后左右均已被毒蛇围住。

满山纷乱中,先头部队转步中流,换另一行伍上前,这班人甲胄鲜明面色安然,想是身上怀有避蛇药物。

虽说行走江湖经验常备雄黄之属,但到底数目有限,因此趁机突围仍是当下第一要务。

举步当先冲击蛇阵的僧侣们右手持长棍,左手持铁盾,碰到毒蛇来袭,便举盾先迎,长棍随出,

有几条蛇给笛声逼催得急了,窜攻上去,教韦陀棍风带到,立时弹出。

如是过了好一会子,大军方才行进约莫一射之地,然而蛇群犹自络绎不绝,尚不知有多少同伴埋伏周遭。

想到这里,双臂挥动发麻体力耗损不少的僧侣们不由神色紧张。

拱卫队伍左右以免首尾难兼的八关武佐同感此点也自心跳不已。

但听得风送笛声,音细而清,俨若游丝袅空,若断若续,再过片刻,笛声随风沉下,声音也渐渐嘹亮,曲调高雅,仙乐风飘,是如此的美妙柔和,令人俗尘尽涤,与山谷中的杀气毕露,恰恰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气氛!

又僵持了大半个时辰,月亮偏西,开路僧众愈发烦躁焦急,呼吸已感粗重,长棍舞动时已不如先前遒劲,棍花不由自主地逐步缩小,以节劲力。

反观幻幽冰剑一侧,手持玉笛指按音孔的她仍是一派好整以暇,颤音涟发鼓动更急,驱蛇向前步步进逼。

审音辨律听得个中机变的银娥突然轻轻“噫”的一声,转身丈长水袖拂出打草惊邪。

绿茵伏偃露出内里全貌,十余尾竹儿蛇肚皮上翻横死当场。

原来在笛音指点下的蛇阵进退有据,竟是颇通兵法,懂得退以示弱暗布奇兵的道理。

心下震撼的银娥眸底忌惮之意大盛。

另一边,草丛簌簌响动,又有几条蛇窜出,方紫、堂朱各拔刀剑连斩,刃过毙命一式两断蛇血四溅。

一滴黑血就这样落在树皮表面。

伴着令人汗毛倒数的尖锐嗤响与遮人眼目的白烟齐冒,瞬息功夫已然腐质穿洞。

改良自翳流黑派的豢养配方,实是杀手执行任务的最佳伙伴。

这种青蛇身子虽然不大,但剧毒无比,无论是蛇牙,亦或蛇胆,蛇血毒性之烈更是毋庸置疑。

“不好!”

当方紫忽然警觉,回首看处,许多信众脸上已经笼罩一层黑气,呕红泛紫,血中带黑。

夜色里开始弥漫雾气,带着古怪的香气随风飘荡,愈来愈浓。

就在此时,感应寄生宿主身亡的碎心蛊应声而爆,激荡血花溢散催生毒质烈性。

佛心一点慈悲表现在蛇虫之身留以全尸,如今化作无边业火反扑地门。

掀起战火的一方愿意留给动物一丝悲悯,却对毫不迟疑的向同胞举起屠刀迫其散功化石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